千亿海工库存资产走向!
据网上新闻报道:
在央企海工装备处置业务平台——国海海工帮助下,青岛武船一座价值2亿美元的“库存”钻井平台(“国瑄”号)成功变身为风电安装平台,将参与完成贵州电建的海上风电安装项目。
续“国瑄”号宣布改成风电安装平台后,又一座Jack up平台将改成风电安装平台。据央视新闻消息,5月7日凌晨3时,大马力拖轮将“国信”号钻井平台缓缓拖离位于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外高桥造船海洋工程码头,该平台将在完成小改造后从海上油气钻探平台转为海上风电作业平台。
从最近的两则新闻来看,中国蓬勃发展的海上风电市场已经为国内船厂解决“库存”海工装备又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国内首个钻井平台改造风电安装平台项目交付
5月1日,由中国船舶武船集团北船重工青岛武船建造的CJ46型自升式钻井平台“国瑄”号安全顺利地拖离船厂码头,正式交付中国电建集团贵州工程有限公司(贵州电建)。
5月4日,“国瑄”平台抵达威海金陵5号码头完成插桩,将由威海金陵负责改装。改装工作涉及悬臂梁、钻井包保护性整体拆除,电缆拆卸,船体结构改造及甲板履带吊安装等工程,周期45天。在后续改装工作完成后,“国瑄”平台将赴广东阳江进行风电安装作业。
本次交付的“国瑄”平台是国内首个钻井平台改造风电安装平台项目,也是武船集团与国海海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继“国海民和”三用工作船协作交付后盘活的又一海工资产,为后续海工资产的处置,打下良好基础并提供了新的思路。
CJ46型自升式钻井平台主要由三角形状的主平台、X-Y型悬臂梁、钻井系统和三条开放式桁架式桩腿组成。平台总长65.25米,型宽62米,型深8米,桩腿长度153.8米,作业水深114.3米,最大钻井深度可达9144米,主要用于海上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作业,是目前的主流自升式钻井平台之一。
据悉,此次交付的“国瑄”平台的前身是青岛武船在2013年11月与新加坡船东BLUE OCEAN DRILLING公司签署的一座CJ46自升式钻井平台,这是武船首次作为总承包商建造主流海洋工程钻采装备,平台上还将首次建造国内自主设计的140人生活楼。据国际船舶网了解,这座CJ46钻井平台合同当初总金额1.99亿美元,考虑到中国船厂建造的钻井平台通常只需要支付5%至10%的预付款,剩余绝大部分款项留在交付时支付。青岛武船的这座平台可能还有近1.8亿美元的款项尚未支付(约人民币12亿元)。
这座钻井平台于2014年2月开工建造,原本预计在2016年完工交付。2015年9月,青岛武船完成CJ46钻井平台首节桩腿插桩,2018年4月,CJ46钻井平台一次性顺利完成站桩试验,实现自开工以来最重要、最关键的生产节点。由于海工市场长期低迷,CJ46钻井平台项目难以交付搁浅至今。
从笔者看来,跟“风”去除海工库存资产的确是个不错的出路,除钻井平台外,海工库存资产还有一批数量不小的海洋工程辅助船,如PSV、AHT等,而且在民营船厂的数量较多,国有船厂去库存的同时是否可以考虑这方面的需求,这些同样可以作为海上风电市场的消化对象,作为海上风电运营维护船只使用。除海上风电市场外,海洋牧场、海上光伏、智慧海洋等方向同理可以作为海工库存资产流向的方向,应首选消化库存,而不是一味的跟风走新造的路子。